鎮原縣地處甘肅省東部,慶陽市西南部,東臨革命圣地延安,南眺十三朝古都西安,西望省會蘭州,北界塞上明珠銀川,是陜甘寧革命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,國扶貧困縣和六盤山連片扶貧開發(fā)重點縣之一。屬于黃土高原溝壑區,境內山川塬兼有,溝峁梁相間,地勢西北高東南低,平均海拔1456米,最高點海拔1767米(三岔老爺山),最低點海拔1011米(上肖毛河),平均氣溫10.4℃,年均降水量589.1毫米,無霜期175天左右。鎮原歷史源遠流長,人文底蘊厚重,文化資源豐富,自然景觀獨特,民俗產業(yè)多彩,是隴上久負盛名的:地域人口大縣。全縣轄13鎮6鄉、215個行政村、6個社區、1991個自然村,總戶籍人口51.52萬人(其中戶籍鄉村人口42.03萬人,農業(yè)統計鄉村人口45.9萬人),常住人口34.79萬人。歷史文化大縣。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,是東漢著名政論家、文學家、思想家王符和北魏靈太后胡充華的故里,歷代文臣武將層出不窮,特別是王符所著“潛夫論”,針砭時弊…
鎮原縣轄13鎮(城關鎮、臨涇鎮、屯字鎮、上肖鎮、太平鎮、孟壩鎮、新集鎮、三岔鎮、馬渠鎮、廟渠鎮、開邊鎮、平泉鎮、新城鎮),6鄉(南川鄉、方山鄉、殷家城鄉、武溝鄉、郭原鄉、中原鄉),共215個行政村、1991個自然村。
鎮原縣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。年均氣溫10.3℃,年均降水量450~580毫米,全年無霜期140~184天,年總日照2249.7~2437.2小時,農作物生長期日照1800~2000小時。干旱少雨是鎮原最基本的氣候特征,同時還伴有暴雨、冰雹、大風、寒潮、霜凍等多種災害性天氣,它們的主要特征是: ⑴干旱:干旱是鎮原域內最為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,其持續(xù)時間長、影響范圍廣、造成危害大。從1968年至今,每年至少出現一次干旱現象的有38年,至少出現兩次的共19年,一年有三旱的共9年,其頻率是春旱為59.3%,初夏旱30%,伏旱為65%,秋旱為44%,冬旱為54.1%。尤其是1993~2002年干旱最為嚴重,10年共出現春、夏初和伏旱21次。 ⑵暴雨:鎮原暴雨一般出現在4~9月,大部分集中出現在7~8月,從1957~2009年統計資料分析,平均發(fā)生時次7月為0.7場,8月為0.4場,日降水極值為106.9mm(1980年7月27日)。平均年暴雨量占年總降水量約22~43%。 ⑶冰雹:鎮原冰雹一般發(fā)生在3…
鎮原縣地處甘肅省東部,慶陽市西南部,處北緯35°27′至36°16′,東經106°44′至107°36′之間。東臨慶城縣、西峰區,西接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,南接平涼市涇川縣、崆峒區,北靠環(huán)縣,距慶陽機場60公里,距平涼火車站70公里。境內有蒲河、交口河、茹河、洪河 4 條較大的河流,5 條斜長塬面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,南北長91.2公里,東西寬78.3 公里。境內平均海拔1500 米,最高點海拔1767 米,最低點海拔1011 米,相對高差756 米。
賬號+密碼登錄
手機+密碼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